我们经常提到的土壤含水量有三个重要指标:
第一个是土壤饱和含水量,表示土壤最多能容纳多少水分,此时土壤水势为0。
第二个是田间持水量,即从重力水中减去土壤饱和含水量后土壤所能容纳的水量。重力水基本上不被植物吸收,此时土壤水势为-0.3巴。
第三个是萎蔫系数,即植物萎蔫时土壤能保留的水量。这种水不能被植物吸收,土壤水势为-15巴。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水分称为土壤有效水,是植物能够吸收和利用的部分。当然,当田间持水量为60%,即土壤水势约为-1bar时,将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。
根据土壤墒情监测仪监测的土壤含水量,土壤水分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:
1、饱和含水量:含水量18.5%~20%,深色土,用手揉成团,抛不散,可搓成条状,手上有明显的水痕。土壤饱和含水量是适宜耕作的上限,土壤有效含水量最大。
2、适宜水分:含水量15.5%~18.5%,深色,手揉成一组,抛碎,湿痕在手上。土壤水分适宜播种和耕作,土壤水分充足,有效含水量高。
3、黄色水分:含水量12%~15%,土色黄,手揉成团,易碎,手感清凉。黄壤适宜耕作,有效含水量少,播种苗木不均匀,需要灌溉。
4、干土:含水量8%以下,灰土,土块硬化,细土疏松。干燥的土壤没有作物可以吸收的水分,不适合耕种和播种。